不少来到桂海碑林博物馆参观的观众都会被鳞次栉比的摩崖石刻所吸引,纷纷拿出相机把自己感兴趣的石刻拍摄下来带回家欣赏。但是如果在影像技术尚未发明的时代,该怎么办呢?聪明的古人总结出了一套将石刻上的文字、图案复制到纸上的技艺,解决了这个难题。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石刻传拓技艺。从碑刻上拓印下具有文字或图案的纸张,就是拓片。
什么是传拓?
传拓也叫做捶拓、椎拓,是用纸和墨及传拓工具将铸刻在器物上的文字或图案锤印下来的一种技术手段,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不仅为我们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文物、文献和书法艺术资料,而且至今还在文物、考古和古籍保护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我们来划一下重点:想要拓碑,我们离不开这些工具。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用到宣纸、墨汁、卷尺、裁纸刀等工具。
2.准备好工具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实际操作了。
一般而言,完成一张拓片需要经历:洗碑➡️刷黏合剂➡️上纸➡️砸纸➡️上墨➡️揭纸,这几个步骤。
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桂海碑林博物馆的室内陈列部分也恢复向公众开放了。这个春天,也许你错过了小东江畔绽放的桃花和碑林园区里盛开的山茶,但是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留住那一缕春光。今天的微课堂,我们请大家和我们一起,动手做一朵山茶花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古人通过刻石立碑来记录往事,如今我们也可以自己动动手,来留住看似稍纵即逝的美好时光,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点信心。
“三月三”是我国多民族的传统节日,古时候,人们以三月三日这天为上巳节,伴着春景开展各种各样风雅有趣的活动。今天的微课堂,我们就从桂林石刻和一些文献记载中,一起去探寻古人是怎样度过这一天的吧!
三月三上巳节也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一春一秋,踏青和辞青成为人们一年当中重要的节日活动。从已有的史料文献和历史遗存中,我们得知唐宋时期桂林的三月三风习十分兴盛,而这盛行已久的风尚早已逐渐融汇在了桂林丰厚的历史文化之中,流传千年。
桂林的摩崖石刻自唐代起开始勃兴,并在宋代时走向鼎盛,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在书法上也异彩纷呈。
唐宋间留迹于桂林的名家不胜枚举,有闻名遐迩的书法名家颜真卿、李阳冰、石曼卿、黄庭坚、米芾等;还有李渤、元晦、张栻、张孝祥、范成大、陆游等文人雅士。他们的石刻有的是亲临山水之后的留题,有的则是时人收藏的墨迹,为使其传世永久而刻在了桂林的山崖之上。
桂林石刻中所留存的书法珍品意趣超迈,与桂林秀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
药方碑是石刻类型中的重要一支,刻于南溪山刘仙岩中的《养气汤方》是由时任广西提举常平的吕渭留刻。在这件石刻里,对这件药方的来源、成分、用量、制法和服用方法以及疗效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桂海碑林博物馆非遗传承人韦可祥老师将给大家展示彩拓的魅力。而今天我们选取的石刻是“桂林八景”之一的“象山水月”。